商标诉讼过程中调解协商要点
2025-11-20 09:35:16百科全书
虽然商标诉讼能够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品牌声誉的负面影响,但其中的调解协商需精准把握关键时机与核心要点,若是策略运用不当,则是极有可能导致当事人权益受损。接下来,本文将从启动标准、协商技巧、协议订立三个角度,深入探究商标诉讼调解协商的实际操作要点。
一、调解协商的启动时机
并非所有诉讼阶段都适合调解,需结合案件进展与双方诉求选择最佳时机,常见的就是有效启动节点,其中就包括:
(一)诉讼初期
若原告初步掌握侵权证据,但是被告侵权情节较轻(如首次侵权、侵权规模小)的,可在向法院提交起诉状之后、证据交换前提出进行调解。此时双方对案件走向尚未形成固化认知,被告为避免诉讼对经营的影响(如电商店铺被查封、企业信用受损),更易接受合理条件。
(二)诉讼中期
证据交换后双方已明确彼此证据强度,若原告证据充分但被告存在一定抗辩空间(如主张“合法来源抗辩”),或被告侵权证据确凿但原告难以举证实际损失,可通过法院组织的调解程序协商。
(三)诉讼后期
若案件进入庭审辩论阶段,但双方均面临“诉讼拖期风险”(如跨境诉讼可能耗时1-2年),可主动提出调解。尤其当被告已意识到败诉概率高,为避免法院判决高额赔偿及合理费用(如原告律师费、公证费),会更积极配合协商。
需注意:若被告存在恶意侵权(如重复侵权、伪造商标许可),或原告核心商标权益受损严重(如侵权导致品牌混淆),则不建议轻易调解,避免纵容侵权行为。
二、核心协商策略
商标诉讼中调解协商的关键是明确自身核心诉求与可让步空间,需按“优先级排序”制定策略:
(一)明确“必保项”与“可选项”
必保项:关乎企业核心权益的诉求,如“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包括下架商品、删除宣传素材、注销侵权域名)、“公开声明消除影响”(适用于侵权导致消费者混淆的场景),此类诉求不可让步,需在协商中明确写入方案。
可选项:灵活调整的诉求,如赔偿金额、付款期限、后续合作方式。
(二)用“证据支撑”增强协商话语权
若主张高额赔偿,可提供“侵权商品销售数据”(如电商平台销量截图、被告财报中的侵权产品收入)、“原告品牌损失证据”(如侵权后原告产品销量下滑数据、品牌知名度评估报告);
若被告主张“合法来源”,原告可出示“被告与供货商的无商标授权证明”“侵权商品与正品的价格差异(证明被告明知侵权)”,削弱被告抗辩理由。
(三)灵活设计“非金钱解决方案”
商标许可转化:若被告有合法经营意愿,可将“停止侵权”转化为“签订商标许可合同”,约定被告支付许可费使用原告商标;
资源置换:被告以非金钱方式补偿,如为原告提供供应链支持(如低价供应原材料)、市场推广服务(如在被告渠道宣传原告正品);
长期合作绑定:若双方存在产业链互补性,可约定“侵权解决后开展合作研发、联合营销”。
三、调解协议的签订
(一)侵权解决的“具体执行项”
停止侵权的范围与时限:明确“被告需在协议生效后3日内下架XX平台所有侵权商品,7日内删除官网、社交媒体的侵权商标标识,15日内注销含侵权商标的域名”;
证据销毁要求:若被告存在生产行为,需约定“30日内销毁侵权商品模具、库存商品,并提供销毁视频或第三方见证证明”,防止后续继续侵权。
(二)赔偿与支付的“明确约定”
金额与构成:写明“被告向原告支付赔偿款XX万元,其中包含律师费XX万元、公证费XX万元、经济损失补偿XX万元”,明确款项性质,避免税务争议;
支付方式与节点:约定“协议生效后5日内支付50%,剩余50%在原告确认被告已停止侵权后10日内支付”,同时注明付款账户信息(需与原告营业执照一致),避免支付对象错误;
逾期责任:写明“若被告逾期付款,按每日未付金额的0.5%支付违约金,逾期超过15日,原告有权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原诉讼请求”,增加违约成本。
(三)后续配合与违约责任
品牌澄清义务:若需消除影响,约定“被告需在协议生效后10日内在《XX行业报》及官方公众号发布声明,声明内容需经原告审核确认,保留不少于30日”;
保密与禁止诋毁:约定“双方不得向第三方泄露调解内容,被告不得在后续经营中诋毁原告品牌,否则需支付违约金XX万元”;
协议解除条件:写明“若被告违反任何条款,原告有权解除协议,恢复原诉讼程序,并要求被告承担原告因此产生的额外费用(如执行费、律师费)”。
商标诉讼调解协商的核心是“以最小成本实现最大权益”,既要坚守核心诉求底线,也要灵活设计解决方案,同时通过严谨的协议条款与履约监督,确保调解成果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