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准则有哪些分类
2022-01-27 09:32:34百科全书
在生活中可能有人听说过审计,但是对于审计却并不了解,审计其实是一个非常难的知识点,但是对于大型企业,我国相关规定要求企业必须进行审计,那么审计准则有哪些分类?今天一起来看看审计准则有哪些分类。
一、审计准则有哪些分类
1、按审计内容进行分类
(1)财政财务审计。是指审计机构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和反映其经济活动的会计资料进行的审计。
(2)经济效益审计。是指审计机构对被审单位或项目的经济活动包括财政、财务收支活动的效益性进行审查。
(3)财经法纪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和内部审计部门对严重违反财经法纪的行为所进行的专项审计。
2、按审计主体进行分类

(1)国家审计。也称政府审计。是指由国家审计机关所实施的审计。
(2)社会审计。也称注册会计师审计。
(3)内部审计。也称部门和单位审计。是指由部门内部独立于财会部门以外的专职审计机构所进行的审计。
3、按照审计工作进行的时间分类
(1)事前审计。是指经济业务发生以前所进行的审计。即对计划、预算的编制,以及对基本建设项目和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的可行性研究等所进行的审计。
(2)事中审计。是指在计划、预算或投资项目执行过程中对其所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的审计。
(3)事后审计。是指经济业务发生以后进行的审计。
4、以上是审计常见和基本的分类,还可以按以下标准进行分类:
(1)审计按其范围分类,可分为全部审计和局部审计。
(2)审计按其是否有确定的时间分类,可分为定期审计和不定期审计。
(3)审计按其执行地点分类,可分为报送审计和就地审计。
(4)审计按其是否受法律的约束分类,可分为法定审计和非法定审计。
(5)按照审计工作开始时是否通知被审计单位分类,可分为通知审计和不通知审计。
(6)按照会计报告期进行审计分类,可分为期中审计和期未审计。
二、 怎样控制审计风险
1、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系统的审计工作制度
严格遵守《注册会计师法》和《独立审计基本准 则》 及独立审计具体准则与独立审计实务公告,依法审计;严格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准则》 的要求执业,聘请熟悉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律师。
2、创造良好的审计社会环境
注册会计师审计迫切需要一个良好的执业环境。新《会计法》的颁布实施,使单位负责人成为承担会计责任的主体,再加上其他相关规定,加大了遏制会计造假的力度,有利于为注册会计师审计创造良好、宽松的社会环境。
3、保持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
随着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我们要将审计推向市场,在行业协会的管理和指导下,树立风险管理的观念,使其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法人主体。
4、加强自我保护,促进相关法规的健全
签订业务约定书。
提取风险基金或购买责任保险。
促进法律、法规的健全。
5、加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提高审计人员自身素质
审计人员自身素质主要包括专业胜任能力、职业道德水准和执业谨慎态度。
6、规范审计程序,完善审计质量控制制度
审计程序是进行审计时所依据的步骤,是获得证据的手段。进行审计时,最关键的是要按审计程序执行,这样才可以把审计风险降到最低。
以上就是审计准则有哪些分类的全部内容。